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

住在玻璃屋內的人,切勿亂拋石頭

香港政府和在後面撐腰的中共政權,在馬尼拉人質事件中,採取了強硬的立場,因為他們認為欺負菲律賓這樣的弱小國家,是無需要本錢的,除了懲戒一下菲律賓竟然斗膽在南海一帶與我們強國一拚,還可以大打民緒牌,一石二鳥,何樂而不為呢?但是,以中共和香港政府,這類獨裁專制和踐踏人民的政權而言,打民緒牌是非常危險和不智的,隨時可以弄巧反拙。在今次公報兩年前南丫島沉船災難的報告,一般人都很容易把馬尼拉人質和南丫島沉船兩件事擺在一起比較。

 “ 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 ” [住在玻璃屋內的人切勿亂拋石頭] 所以話,打民緒牌不是那麼便宜的 。尤其是中共,如果以為與日本的領土爭執是沒有代價的,那就錯了,隨時會玩火自焚的。被高度壓迫的中國人民,「反日」可以搖身一變,成為「反共」的。

家屬轟海難調查交白卷,39死,僅公布41頁摘要,未披露誰犯錯
http://news.mingpao.com/20140425/gaa1.htm

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

埃斯特拉達 :「最悲痛的歉意」和二千萬賠償金

有關馬尼拉人質一事,一直堅持要菲律賓總統為此事親身道歉,懲罰有關官員,保證再不會發生,和賠償人質和其家屬。終於香港政府和受害人與其家屬,已宣佈事件結束。

阿基諾總統由始至終都說明不會為人質事件道歉,亦拒絕承認菲律賓政府要負上任何責任。港府和人質卻明白再堅持下去也不會使阿基諾回心轉意,加上近期亦發生了幾件更觸目的事件 (馬航墮機,南韓沉船),所以當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,願意代表馬尼拉市向人質道歉,港府和人質人等只好退而求其次,所謂 「有總好過毋」。

對人質和其家人來說,埃斯特拉達提供的賠償金也相當可觀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這筆賠償金是由馬尼拉市的華裔商人自己掏腰包拿出來的,而菲律賓政府卻「一蚊雞」都沒有付出的。

所以必須要弄清楚,實際道歉和賠償的,只是馬尼拉的華商,不是菲律賓政府和人民。當然,見財開眼的「受害人」,急於領功的香港政府,和站在後面撐腰的中共政權,有他們作阿Q式勝利狀的自由。關上了門,自己欺騙自己是可以的,但這是矇不住外界的。

遲來之道歉 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慰問  2014-04-24

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

愈來愈多人選擇慢節奏的的生活

文化拆局 - 黃英琦  -  發展不能硬上弓  (2013-07-30)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article.php?article=165593

am730專欄】政府你知道嗎?香港的政治激進但社會卻多元,愈來愈多人自信地過著想過的生活,自由地做自己熱愛的工作,推動自主生活和新價值觀。

幾個人可改變世界,五位中大新聞系女生發起剩食回收運動,在臉書成立「豐剩」,呼喚義工到酒樓收取婚宴吃不掉的食物,再把仍熱的飯菜連夜送到露宿者手中。港人蝸居斗室,也被教科書的「地少人多」論述洗腦多年,在「慢活」的覺醒慢了一截,但近年愈來愈多人關心土地和規劃,甚至身體力行務農,有人實踐永續農業,有人在市區天台營運菜園;朱凱迪等搬到錦田,提出「八鄉人食八鄉菜」。

慢活已成為選擇;騎單車上班雖有點複雜,卻有愈來愈多人支持。假日的單車徑有人滿之患,但政府對待單車依然曖昧,究竟它是交通工具還是消閒運動,為何狹窄的紐約街道也可畫上單車道而香港不可以?理大設計師開設在高樓和工廈天台間養蜂,愈來愈多設計界朋友推動「升級再造」(upcycling),讓廢物變成時尚家具擺設。港人也開始支持本土產品,社企小店,撐市集和小販,推動公平貿易,以良心消費習慣抗衡財團壟斷和商場的同質化。

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

黃英琦 - 移民是為了選擇

黃英琦 - 文化拆局 - 小友想移民  (AM730  2013-12-31)
 
今年,香港走向極端化、平庸化。今年,我首次聽到身邊多位小友認真的說,想移民。
 
移民。這是我父母一代掛在口邊的詞彙,多年沒聽過了。七十年代,母親擔心香港的未來,得到舅舅協助,為我們申請美國綠卡;之後她仍不放心,因著她在澳門出生的緣故,她又為我們奔波,結果我又多了一本葡國護照。但我卻從來沒有移民的念頭,無論香港好與壞,這也是我的城市。我曾在美國和英國讀書,目睹移民受到的隱性歧視,要我在這些地方生活,我受不了。回歸後,一切安好,我參加立法會選舉,於是一次過把身邊不屬於我的身份都扔掉。
 
相信我這一代人都有相同故事。但想移民的小友又是怎麼回事?他們也算事業有成,非常中產,在金融、資訊科技界等工作,育有孩子。移民的理由,也是因為孩子。
 

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

中產憂前景

70﹪中產憂前景  (2013-11-25)
http://www.metrohk.com.hk/?cmd=detail&id=223813

香港人時常面對挑戰,有調查發現,超過七成中收入及高收入家庭,均對年輕一代前景不樂觀,有中小企老闆更批評政府政策失誤,令下一代營商環境更差。

明愛向晴軒的「再晴計劃」訪問1,855名家長,按家庭每月總收入劃分為高、中、低收入家庭。其中72%中收入家庭(收入2萬元至49,999)72.2%高收入家庭(收入5萬元以上),認為本港年輕一代的前景,將較自己那一代差。

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呂大樂分析指,「 收入愈高的家庭,對下一代前景更悲觀原因,不是覺得下一代能力差,是他們清楚知道勞動市場競爭激烈情況。」他們對下一代期望更高,因而擔憂。

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

曾志豪 -『台灣真的好熱,人民相當熱情』

大國有話兒 - 曾志豪 - 扶不扶   (2014-02-06)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-193074

同事剛從台灣環島單車遊,成隻麒麟臂甩晒皮回港,「台灣好熱啊!」
春節期間到墾丁居然還可以看到沖浪美女成行,寶島真好!
台灣真的好熱,人民相當熱情。同事說,他們一身單車裝束環島,路過的車隊和市民,都熱情替他們打氣。
我想起香港,駕駛人士看到公路上的單車,從來不會有甚麼佩服他們的毅力啦、讚賞他們的堅持啦……我們直接一個單字「X!」阻住地球轉死單車友!
香港人只會在FB俾讚,現實生活只會鬧爆!我忘記了香港是一個連青蛙叫得太大聲都會投訴的文明都市。
同事繼續讚台灣:問路無難度,隨便在街頭大把人幫你。

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

潘小濤:香港真的變了

潘小濤:香港真的變了  (香港商業電台 2014-03-19)
http://www.881903.com/page/zh-tw/audiocolumndetail.aspx?itemid=705217

過去幾日發生很多令人沮喪的事:警員進入區議會抬走議員,曾偉雄辯稱這是為了「社會安寧」;王維基購入的流動電視牌照,被政府指違反《廣播條例》而再被扼殺;伍珮瑩控指某勢力在港視風波時兩度出手,挑撥她與總公司的關係,致她被粗暴解僱,失去千萬元代通知金、花紅等……

總之,不少人眼中的香港已面目全非,我們熟悉的法治因政府不斷亂搬龍門而受損;我們的言論自由也因李慧玲事件、劉進圖事件,還有抽廣告、刪專欄等而岌岌可危;我們的賞善罰惡傳統顛倒過來,伍珮瑩為港人講真話反而受罰,王維基努力創新用心準備卻不斷被打壓。

有朋友網上寫下一篇「走與不走」的感言,當中提到一位母親決定暑假過後舉家回英國,原因不言自明。朋友說,「六四」後他們召開是否移民走人的家庭會議,最後決定留下,「中學開始我投身學生運動,畢業後投入社會運動,後來更組織過政黨、甚至參選過。你可以批評我不夠堅持,或者恥笑我們是大中華膠、泛民左膠,在二十多年的爭取之後,香港的民主還是一事無成,公義只是有退無進,但我相信我們的付出是真心的,至少是個真心膠。但這兩年的氣氛真的受不住,就像這幾天的天氣,黑壓壓的,令人透不過氣……到了孩子十八歲那年,我們是否依舊要走這條遊行路?」

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

大陸自由行又再無理取鬧


上樑不正下樑歪,大陸人民以共產黨作為榜樣,野蠻不講理,以勢凌人,有風駛盡利,極度唯物,心靈空虛,貪婪無恥,今次馬航客機事件亦可見到大陸人的作風

回歸後的香港人也越來越下流大陸化,「馬尼拉人質事件」就是個好例子所謂「出門三分險」,眾所周知,但醉翁之意志在取得豐厚的賠償金,每一次都正在全球散佈反華的種子,請繼續加油吧!
 
嫌房細 29內地客玩殘賓館
 

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

張潤衡 – 民怨是如何形成的?

吹脹80 - 張潤衡 - 說話的權利   (20140219)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-194825

事先聲明一點,這篇文章並不是聲援李慧玲,也並無挑戰任何政權的之意,只單純地說一下作為一名小市民,對「言論自由」的感受而已。

「言論自由」(The freedom of speech)一直是人與人溝通和相處的基石,失去了表達個人感受和見解的機會,這段人際關係絕對談不上是互信或互愛,這一點,我想每個人都必定能夠理解。

在許多輔導個案中發現,許多跟師長或長輩關係惡劣的年輕人,他們最討厭的未必是與雙方對事情看法處於對立位置,其實他們感失望的是連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也沒有。師長或長輩習慣了以權力來迫使年輕人服從,對方一表達一點相反的意見,話也未說完半句,便先給一記耳光,再受責罵:「還敢駁嘴!」這種教育方式還行嗎?

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

梅艷芳堅持自己,沒有為所謂「內地巿場」而折腰妥協

陶傑:不朽的夕陽之歌   (蘋果日報2013-12-30)
 
梅艷芳離世十年,令香港人驚覺一個音樂時代終結了,不可能再複製回來。
 
梅艷芳的歌藝不止有風格,而且有性格,還有香港六十年代滄桑的人格。梅艷芳的音線銘烙了荔園的燈光、舊樓的簷影、陋巷的幽深,香港的一個貧窮時世,在梅艷芳的歌聲裏濃鬱成一線令人難忘的孤絕。
 
梅艷芳的歌是不止用耳朵聽的,還用一顆心細細地觀賞。她的聲音泣血,如怨如訴,將身世沖成一杯紅酒,令香港人在酒精裏,如醉如痴,也閱讀着自己的故事。

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

梅艷芳1989民運後,不想再踏足內地

為捍衛自由付出代價

關錦鵬:阿梅因民運拒返內地 (蘋果日報 2013-12-30)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entertainment/art/20131230/18571188

關錦鵬昨指阿梅在1989民運後不想再踏足內地,故推卻演出《阮玲玉》

香港金像導演關錦鵬1987年執導電影《胭脂扣》,助梅艷芳首度登上影后寶座,她憑該片先後奪金馬、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。

關錦鵬我同梅艷芳淵源係合作《胭脂扣》開始,最初部戲唔係我做導演,係唐基明,後來佢拍唔到,我公司搵咗我拍,同阿梅緣份就係咁嚟。阿梅拍完《胭脂扣》後,冇辦法抽離角色,我作為導演幫助佢、勸佢、開解佢,令我哋關係比拍戲時變得更親密。

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

唯色 - 『西藏的今天,是香港的明天 』

http://woeser.middle-way.net/2013/04/blog-post_21.html

 (2013-04-21310日這個西藏歷史上最重要的紀念日,在香港,舉辦了第一屆香港西藏紀錄片節。据苹果日報當天報道,由內地關注西藏問題的 目刻工作室主辦,香港多個關注團体協辦;將由今日起至4月中,在港放映七套西藏紀錄片。這七套片全部在內地禁播。其目的是 呼吁港人關注西藏人權問題,因為 “‘西藏的今天,是香港的明天’”

由此我想起很多相關的故事。比如去年我在拉薩住了三個多月,有一天,我穿過老城的某個小巷,偶然遇見一位大姐,她認出了我。當我們輕聲交談時,她突然哭了,原來她的丈夫因觀看尊者達賴喇嘛講授佛法的視頻,被判刑3年。又比如,連手机里保存一些被當局禁止的反動歌曲,通常都是思念尊者達賴喇嘛的歌曲或倡導民族意識的歌曲,也會導致危險。2008年的年底,當局在拉薩就抓了59從网上非法下載反動歌曲的年輕藏人。而這几年,從安多和康傳出的歌中,隱喻已經越來越彰顯,尊者的法名、圖伯特的旗幟、獄中喇嘛的名字甚至流亡西藏領導人的名字,不加掩飾地出現在歌曲里,為此近几年被捕的歌手眾多。

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西藏的今天就是香港的明天 - 佚名 (大紀元)
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.hk/b5/10/3/24/115570.htm
 
在安排香港主權回歸的初期階段,中南海當權者允諾了「一國兩制」、「港人治港」、「五十年不變」,殘酷的現實證明這只是一種出於統戰需要的權宜之計,並無憲政制度的保障,香港對一黨專制的全方位滲透毫無招架機制,十三年來,從經濟、政治、文化各個社會層面,香港的大陸化不斷的在加速。今年的兩會,也能清楚看到這一點。
 
香港代表、委員似乎已經很自覺地玩起「政治正確」的遊戲了。港區人大代表王敏剛向中央提案要求香港重推就《基本法》二十三條立法;港區政協委員胡應湘斥「五區公投」的口號是「別有用心」,另一位港區政協委員稱任何人搞公投都是違反《基本法》。甚至還有香港政協委員建議,領導的講話應該在哪裏鼓掌,需「有個引導性的信號」。……種種阿諛擦鞋、競相揣摩上意,在在凸顯正在大陸化的香港已經隨著中共一起墮落。
 

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

廣東茂名萬人反興建化工廠,「政府比恐怖分子恐怖」

  茂名封城鎮壓遊行,7死逾80市民倡大罷工 (2014-04-01) 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international/art/20140401/18675083

「封城了,反正死路一條,我們茂名人只能自救了,為子孫後代!」廣東茂名反PX遊行在暴力鎮壓下越演越烈,昨凌晨示威者燒警車,遭高壓水炮、催淚彈驅散,傳7人死亡80多人受傷,但官方否認。下午到晚上繼續有市民上街聚集,當局封鎖訊息,急調鄰近地區武警準備再鎮壓,坐困愁城的茂名市民建議今往省政府遊行,以及周五(4日)發起全城罷工。
 

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為了出賣國家,國民黨卑鄙至借助黑幫勢力


要求與學生對話 500人撐《服貿》爆衝突  (2014-04-02)
黑幫出價 - 每名示威者可獲500元台幣酬勞
 
台灣的「太陽花學運」今踏入第十六天。支持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的台灣黑幫「竹聯幫」創幫元老之一、綽號「白狼」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,昨號召 500人到立法院,要求與佔領議事廳的反《服貿》學生對話,又促對方撤離。他們試圖衝入立法院,與警方及學生爆發衝突。 

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

社運少年出英雄,未夠秤已上街

新聞故事 - 英國導演炮製紀錄片,社運少年出英雄,未夠秤已上街  (頭條日報2014-03-28)
http://news.stheadline.com/dailynews/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.asp?id=279895&section_name=wtt&kw=8

英國牛津碩士畢業生 Matthew Torne,跑到香港住房食粥水,用一年半時間「跟蹤」本港兩位年輕社運領袖黃之鋒和馬雲祺,記錄二人如何在「未夠秤」的青歲月,為社會抱不平,與外傭及深水露宿者同行,由寂寂無聞的中學生,搖身一變「反國教」領袖。Matthew 更把它剪輯成紀錄片《未夠秤》,明日在國際電影節首映,期望港人透過他的鏡頭,反思應如何為香港付出,為社會帶來轉變。

Matthew 與香港的淵源,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港產片。他表示,最愛吳宇森及成龍的電影,三年曾暫居香港修讀電影,更愛上這個他口中「有靈魂、有性格」的地方,「香港人很有個性、好玩,廣東話非常傳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