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

從紀念鈔票談到“人窮《智》短”

上星期中國銀行發售一百港元面額的紀念鈔票﹐惹來全城洶湧的排隊搶購潮。無他﹐各人都相信所謂的限量版紀念鈔票(十一萬張)必定會受收藏家追捧而升值。隔日一轉手就升了十倍多﹐令在排隊等候的人更加興奮﹐還鬧出打架混亂的場面。就算不是一本萬利﹐都有一本十利。試問世上有幾多這樣“賺硬”的機會呢﹖所以涯過夜來排隊都是值得。

但是﹐過多了一天﹐轉手價已回落到只有七倍﹐再稍後可能再下跌。其實這些紀念鈔票的價值實際有幾多呢﹖我記得﹐以前發行的紀念幣多是金幣和銀幣。當然﹐發售價遠高出紀念幣的本身價值﹐但這個差別不超出一倍。換句話說﹐撇除了成本(主要是金和銀的價值)﹐發行機構剩賺的只有一倍﹐最多都只有一本二利。投機者想透過轉讓再賺就只是個零頭﹐因此很少見到像今次的洶湧場面。

我難免覺得這個發行紀念東西的市場有越來越賤 (cheap)的趨勢﹐反映了銀紙貶值﹐和購買力下滑的事實。一個輕小的紀念金幣﹐相信以今天的金價﹐最起碼都要標價一萬元以上。銀幣可以便宜些﹐但相信都要售價接近一千元﹐對發行商才有誘因。對投機者而言﹐要花幾千元才可能有幾百元落袋﹐吸引力實在不大。

因此﹐出現今次的百元面額紀念鈔。對發行商來說﹐這真的是一本萬利。要記住﹐這些鈔票不是流通貨幣﹐在市面上不能行使的,實際價值等於零。因此成本不是一百元的十一萬倍﹐而只是紙張﹐油墨﹐和板圖製作費。每張紀念鈔的成本只需總成本的千萬份之一。

對投機者來說﹐這亦有相當吸引力。但是﹐興奮之余﹐這些人應該停下來想一想。天下間那裡有這麼便宜的東西呢﹖真的日後可以找到足夠的收藏家來接手這些“紀念鈔”嗎﹖一般真正的收藏家不是傻瓜。十一萬張不是少數目﹐收藏價值不高。真正的收藏家寧可以數百萬元購買稀有的舊鈔。正如買鑽石一樣﹐真正能保值或升值的鑽石起碼要有五六卡(carat)﹐更要色澤無瑕﹐價值才會不菲。區區幾萬元的鑽石就是連本都不能保﹐更難講有升值潛力了。

貪是慘過敗家的。賭仔亦沒有一個可以最終賺錢的。貪與賭都出於僥倖的心理。騙子就是捕捉這個心理﹐替自己製造發財的機會。紀念鈔﹐股票﹐基金﹐高回報的“垃圾”債券(例如雷曼迷你債券﹐或 accumulator 等的對賭合約)。沒有貪婪和好賭的人﹐騙子就不能生存。

今次排隊買紀念鈔就再次證明“人窮《智》短”的這個格言。香港人一般都不是真正的窮﹐最起碼﹐還有錢去炒紀念鈔。但是“貪”就必定令人永遠都覺得自己窮﹐因而使他喪志。這個就是中國人的最大問題。中國人給其他民族的印象就是非常進取﹐物質意欲強﹐不擇手段﹐有欠誠信﹐急功近利。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(迷信不算是宗教)﹐心靈空虛﹐精神貧乏。中國人重視物質是可以理解的﹐因為物質豐裕正好填補內心和精神的不足。

其他的民族大部份都有宗教信仰﹐來抗衡物質的追求。而較落後的國家﹐他們的人民雖然是很窮﹐但是沒有太多追求物質的機會。他們的社區組織和人與人的關係亦很密切﹐守望相助﹐因此有較安穩的心態﹐無需要一面倒向物質傾斜。現代西方社會﹐雖然宗教意識已經淡化﹐但因享有優厚的福利網﹐亦無需拼命的賺錢。

一個人如果只不過是貧困﹐他所需的不會是無窮的。多一點點的物資就可以改善他的生活環境﹐令他覺得滿足。但是一個貪婪的人﹐他所需的就難以滿足了﹐因為他怎樣富裕都仍然會覺得自己是“窮”。這種心態在一個重視信貸的社會﹐尤其是明顯。

過去半個世紀的信貸急速普及化﹐使很多人墮入債務的困鎖﹐從此失去了自由身。鼓勵國民先用未來錢﹐借錢買樓﹐買車﹐買奢侈品﹐就是把人民變成奴隸的最好方法﹐令他們不斷的向著一個永遠不能達到的目標前進﹐疲於奔命。如果能夠再引誘他們參與一些高風險的所謂投資活動﹐就會使他們更泥足深陷﹐永遠不能自拔。這就解釋到為何香港的中產階層﹐背著一身債﹐仍然效忠於剝削他們的制度﹐對任何有可能衝擊這個制度的事物﹐都表現得很害怕。

重新擁有自由﹐奪回自主權﹐只需要脫離這個債網﹐安份守己﹐不受信貸的引誘﹐量入為出。先使未來錢就會最終使你喪志﹐變成政府和銀行的搖錢樹﹐變成順民一個。

不貪﹐你就會有正確的價值觀﹐就會明白黃金遠比政府的票據珍貴﹐就會明白在你手上的黃金遠比一個電腦磁盤上的數字實在。不貪﹐你就無需涯夜排隊購買一張毫無價值的紀念鈔票。不貪﹐你就不會人窮《智》短﹐一世被人牽著鼻子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