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袁弓夷 : 倫敦直擊 英國政府完全沒有滅共意志

英國佬不是好人,是見財開眼的大壞蛋!

袁弓夷 : 倫敦直擊 英國政府完全沒有滅共意志 (2020-9-30) 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WRZf854u_s

FateAndTheFuture : 英國為了私利﹐向中共出賣香港人的權益﹐其實早有前科。英國曾經同樣向猶太人出賣巴勒斯坦人的權益。 

More than a century on: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explained https://www.aljazeera.com/features/2018/11/2/more-than-a-century-on-the-balfour-declaration-explained 

貝爾福宣言​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4%9D%E5%B0%94%E7%A6%8F%E5%AE%A3%E8%A8%80

巴爾福宣言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(阿拉伯語中的 “巴爾福的諾言”)是英國在1917年的一項公開保證,宣布其目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“猶太人的民族之家”。 

聲明以英國當時的外交大臣亞瑟·巴爾弗爾(Arthur Balfour)致英國猶太人領袖羅斯柴爾德(Lionel Walter Rothschild)的信的形式出現。 

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(1914-1918年)期間草案的,在奧斯曼 (土耳其) 帝國Ottoman Empire 解散後,被納入英國對巴勒斯坦的Mandate for Palestine (如何處置這個前土耳其殖民地)。 

Balfour Declaration 宣言的明確目標是允許戰爭勝利者管理新興國家,直到它們能夠獨立。 

但是,巴勒斯坦的情況是獨特的。 與戰後的其他授權不同,英國被授權作為巴勒斯坦的託管國的主要目的是為建立猶太人的“民族之家”創造條件。但猶太人當時僅佔總人口的不到10%。 

英國的託管國任務開始時,英國人開始促進歐洲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。 從1922年到1935年,猶太人口從總人口的9%上升到將近27%。 

該文件 (巴爾福宣言) 引起爭議的原因有幾個。 

首先,它完全無視該領土上的土著多數居民 (巴勒斯坦阿拉伯人) 的存在和希望。 

本質上,《巴爾福宣言》向猶太人許諾了一塊土地,而在這塊土地上,原住民則佔當地人口的90%以上。 

其次,該宣言是英國在戰時做出的三個相互矛盾的承諾之一。 當該宣言向全世界公開時,英國已經早在1915年,於另一件文件 (侯賽因-麥克馬洪書信 Hussein-McMahon correspondence) 中向阿拉伯人承諾在戰後獲得獨立自主。 

英國還通過另一項稱為1916年《塞克斯-皮科特協定》的條約向法國保證,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地區將由國際管理,而戰後該地區的其餘地區將由兩個殖民大國平分。 

然而,《巴爾福宣言》卻意味著巴勒斯坦將被英國占領,居住在那裡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將不會獲得獨立。顯現,英國向法國,阿拉伯人,和猶太人三方,作了三個互相矛盾的承諾!從此可見英國佬之奸狡。 

英國政府向猶太勢力傾斜﹐不止犧牲殖民地國民﹐為了要討好猶太人﹐它就連自己的國民也出賣﹐把英國的工業根基和工業勞工階層一起鏟除﹐然後把英國推向單獨依靠金融業﹐製造大量失業﹐加劇社會貧富懸殊。 

1945年之後﹐英國的這種為猶太勢力效勞﹐越洋過到美國去﹐令美國逐漸步英國後塵。曾經以工業掛帥的美國﹐跟當日的英國一樣﹐把工業遷移到中共統治的中國﹐自己就獨沽一味只靠金融過活。 

金融業是由猶太人壟斷的。金融掛帥之下﹐只有猶太人得益。大家現在應該明白為什麼最支持中共﹐最反對特朗普總統﹐就是倫敦和華爾街的金融頭頭。猶太環球金融勢力﹐和中國共產黨﹐是個連體怪胎﹐要一齊對付才可 (*) 

 (*) 當特朗普總統缺席(杯葛)達旭施 Davos 論壇這個猶太環球金融俱樂部﹐主禮嘉賓竟然由習近平取代。 

英國政府今天匆忙給予香港人的BNO身份﹐但就不願意向中共或香港政權採取任何制裁行動﹐足以證明其虛偽無恥。英國只利用BNO計劃吸引香港人帶資金到英國﹐減輕脫歐帶來的經濟損失。美其名這個BNO計劃是幫助香港的年輕抗爭者﹐但實際上有多少年輕抗爭者有經濟條件拿取BNO到英國﹖到頭來﹐真正能夠受惠的只有一些『藍絲』(香港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)﹐和由政府支助到英國升學的公務員子女﹐讓他們輕輕鬆鬆獲得英國國籍。英國不是好東西﹐是個大壞蛋。 

一般人都認為英國統治香港一百年帶來的最大恩惠就是『法治』精神和制度。但其實﹐這套法治主要是維護『商業權益』﹐多於維護『個人權益』。這個分別很容易在香港的道路上看得很清楚。在沒有交通燈的情況下﹐即使有行人班馬線﹐車輛絕對不會讓行人先過馬路﹐是人讓車而不是車讓人。可見港英政府的『法治』是為速進商業運作多於尊重人權和人命。汽車是權貴的代步工具﹐亦是速進商業活動的運輸工具﹐因此要得到優先款待。至於所謂『法治精神和制度』的英國遺產則完全經不起風浪﹐短短二十年就消失了。

相反﹐如果大家有到過澳門﹐則留意到澳門的道路上﹐行人是有優先權﹐在沒有交通燈的路口上﹐車輛是停下來讓路人先過馬路。從這樣可見澳葡政府培植了一個對個人尊重的價值觀和習慣。 

我在9月21日上載的一篇文章有以下的說法﹕ 

  (2020年9月21日) 越南 (1) ﹕亞洲的普魯士。西貢: 法屬印支的小巴黎 

http://fateandthefuture.blogspot.com/2020/09/1.html

" ..... 相反﹐法國殖民地政策﹐與其他殖民地 (英國﹐荷蘭﹐西班牙﹐比利時)有一個很大的分別。在越南的法國人沒有膚色的歧視。由於來到這裡的法國婦女人數不多﹐很多法國人都以越南女性為妻﹐誕下眾多混血子女。況且在法國人眼中﹐膚色和種族不重要﹐任何人吸收了法國文化和受過法國教育就是法國人。法國的殖民政策以推廣法國文化為主要任務﹐因此法國的殖民地教育與法國本土的教育沒有任何差別 ..... (*) 

附註 : 即使越南已活在共產黨統治下,但法國留下來的文化影響,仍然是越南人生活的一部份:閱讀的愛好,飲食文化,生活之悠閒寫意,是共產黨也無法改變的。 

英國人在香港又留下了什麼的文化遺產?賭馬,賭足球?還是引入了要使人窒息的生活節奏?一般的居所又狹窄又昂貴,但政府就向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終身廉租屋,從而培養了一種視福利為應有權益的心態,使社會嚴重分化。至於英國人遺下的法治制度,就完全經不起風浪,共產黨稍施壓力﹐由英國人培訓的本地『精英』就把香港 振家之寶拱手相讓"